下面我们就以2个客户案例,来介绍三菱运动控制产品在机床行业中应用。 高性能伺服冲压及送料系统:前面已经说过,今后的机床行业将朝着高端的市场转移,该系统由伺服冲压机和配套的送料机所构成,冲压机在冲压完成的同时,送料系统进行送料的动作,在冲压头非工作的区域,完成送料,并且送料系统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冲压机再次进行冲压,依次循环,此系统要求送料系统动作和冲压机的动作能相互配合,进行同步的控制。由于该设备使用了三菱的最新的Q170M型运动控制器产品,最多可控16根轴,所以如果今后需要控制更多的冲压机的话,只需要相应增加伺服产品既可,控制产品无需增加。另外,该运动控制产品内置电源PLCCPU和运动控制CPU,节约了客户的一部分成本。同时,它基于IQ Platform的高速通信基板,实现无缝的链接通信,运动控制器与伺服放大器之间采用了三菱自主开发的SSCNETⅢ伺服总线网络,使各轴的时钟频率达到一致,保证了所有的轴在同一时刻接受到同一指令并开始动作。通过一台运动控制器可同时控制伺服冲压机和送料机构的动作。使用三菱特有的机械结构程序,简单地编写程序就可以将冲压头的动作和送料的各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同步控制的要求。
三菱程控器所有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都是不能强制的,因为每个三菱程控器会重新刷新X点的外部输入到寄存器,在线强制的输入点就会被自动刷新2、而Y点线圈如果在程序中直接和某个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连接又没有自锁,也无法强制,道理和上边一样,三菱PLC每个循环刷新X点后,自然把Y点也改变了。3、内部软元件,也就是没有跟外界有直接连接的触点可以强制,比如M, S等软器件 。4、但是GX仿真软件可以强制所有外部输入输出点,因为模拟软件三菱PLC中没有实际的外部输入信号,三菱PLC不会扫描外部输入刷新强制点 。5、三菱Q系列中被特殊模块占用的X点好像是可以强制的 。
分源型(PNP)或漏型(NPN) ,以下是他们的区别 1:漏型逻辑:当信号输入端子流出电流时,信号变为ON,为漏型逻辑。 电流是从端子流进去的,具NPN晶体管输出特。2源型逻辑:当信号输入端子流入电流时,信号变为ON,为源型逻辑。 电流是从端子流出来的,具PNP晶体管输出特性。以正电源为例:当信号端子发出“ON”信号时,如果此时其电压为低电平(0V),则为漏型逻辑 当信号端子发出“ON”信号时,如果此时其电压为高电平(PLC、变频器等一般为24V),则为源型逻辑。源型输入就是高电平有效,意思是电流从输入点流入,漏型输入是低电平有效,意思是电流从输入点流出。
最近有客户在选择模块型号时,遇到了些许难题,其分不清模块QD75D4和QD75D4N差异有哪些,不知选择哪个型号最为适中。于是便向技术人员咨询,以下技术员对此问题的解答:共同点:三菱PLC模块QD75D4和QD75D4N都是4轴差动驱动输出型。不同点:1、使用三菱PLC模块QD75D□N时,其脉冲为:4Mpulse/s,控制器距离三菱伺服驱动器最长为10m;当使用三菱PLC模块QD75D□时去,其脉冲为: 1Mpulse/s,控制器距离三菱伺服驱动器最长为10m。2、定位启动处理时间:三菱PLC模块QD75D□N为1.5ms;三菱PLC模块QD75D□为6ms。QD75D□N在同时启动功能执行了运行或者插补运行的情况下,在执行对象的各轴之间不会发生启动延迟。而三菱PLC模块QD75D□则至少会有6ms的启动延迟。综上所述:三菱PLC模块QD75D□N性能优胜于QD75D□,且二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便不是特别大,所以在选择时,一般建议购买三菱PLC模块QD75D□N!
和三菱伺服电机等产品都有应用;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用户,就为大家解说一个案例。这次介绍M代码功能,又称“M代码输出功能”,提到可以实现轴1定位完成后自动启动轴2定位,轴2定位完成后又可以自动启动轴1定位。实际上,“M代码输出功能”是用于执行正在进行的定位数据相关的辅助作业(夹紧、钻头旋转、工具更换等)的指令的功能。相当于说,当某个轴在执行定位的同时,需要启动其他辅助动作的话,可以通过该轴输出一个信号,就是M代码,来启动其他辅助动作。接下来将通过一个简单编程实例来展示一下M代码的使用方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简易运动控制模块的参数里,可以看到一个Pr.18的参数与M代码相关。这个参数是“M代码ON信号输出时机”,并可以看到有“WITH模式”及“AFTER模式”两个选项。简单来讲,WITH模式指的是M代码信号是在该轴定位启动时输出的;FTER模式指的是M代码信号是在该轴定位完成时输出的。 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轴1定位完成之后自动启动轴2定位,就可以通过轴1的M代码用AFTER模式来输出信号启动轴2定位,其次,在定位数据的最后一列,就是设置M代码的地方,每一个定位数据都可以设置一个M代码,M代码可以在1-65535中任意设置一个整数(设为0则表示不使用),同一轴的定位数据里,M代码不要设为一样,不同轴之间则无所谓。比如,在本例中,轴1定位数据1的M代码设置为100,定位数据2的M代码设置为102。 为了在程序中不混淆,轴2定位数据1的M代码设置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