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在运动控制和三菱伺服驱动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可以对应各种类型的机床设备。在运动控制器方面,从8轴同步控制到32轴同步控制,直到1280轴同步控制都有对应方法。并且,三菱的运动控制器通过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可支持不同的机床行业应用。如SV13的操作系统,以专用的FC的编程语言,多应用于高精度的磨床设备进行插补的动作,而SV22的操作系统,以机械支持语言,则广泛应用于多轴高速高精度同步控制的机床设备中。在伺服产品方面,具有各种惯量等级,满足各种设备的定位控制要求,而且从功率上来说,小到50W,大到110kW都有成熟产品。对于10kW以上的需求,也有各种对应方式来实现控制。
下面我们就以2个客户案例,来介绍三菱三菱plc编程运动控制产品在机床行业中应用。 高性能伺服冲压及送料系统:前面已经说过,今后的机床行业将朝着高端的市场转移,该系统由三菱plc编程伺服冲压机和配套的送料机所构成,冲压机在冲压完成的同时,送料系统进行送料的动作,在冲压头非工作的区域,完成送料,并且送料系统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冲压机再次进行冲压,依次循环,此系统要求送料系统动作和冲压机的动作能相互配合,进行同步的控制。由于该设备使用了三菱的最新的Q170M型运动控制器产品,最多可控16根轴,所以如果今后需要控制更多的冲压机的话,只需要相应增加伺服产品既可,控制产品无需增加。另外,该运动控制产品内置电源PLCCPU和运动控制CPU,节约了客户的一部分成本。同时,它基于IQ Platform的高速通信基板,实现无缝的链接通信,运动控制器与伺服放大器之间采用了三菱自主开发的SSCNETⅢ伺服总线网络,使各轴的时钟频率达到一致,保证了所有的轴在同一时刻接受到同一指令并开始动作。通过一台运动控制器可同时控制伺服冲压机和送料机构的动作。使用三菱特有的机械结构程序,简单地编写程序就可以将冲压头的动作和送料的各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同步控制的要求。
三菱重工偏向于重型工业,空调的大部分原件都是重工业产品,压缩是空调的心脏,就属于重工业类,而则以轻工业为主,各有所长。重工在家用电器领域只做空调,所以做制冷是最专业的;而电机在家用电器领域还有其他产品,制冷专业技术不是很突出。三菱重工与三菱电机同属于日本三菱珠式会社,三菱珠式会社在1884年成立,做空调有百余年历史。三菱重工是1934从三菱社独立出来,主要以制冷为主,已有百年空调历史了,在全球有四大生产基地,空调事业一直发展的很好,1994年与广东金羚空调器联手,成立了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有限公司(简称MJA)。随着产业的细分化,三菱重工往重工业高科技发展,三菱电机往轻工业方面发展。在1921年三菱电机从三菱重工分出去的,属于父子关系,主要以机电为主,1998年上海上菱冰箱厂倒闭后,电机与其合资,成立了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开始了其空调的生产历程。目前三菱电机也只做家用和商用空调机,而三菱重工除了家用和商用空调机,还做汽车空调,运输用冷冻机,区域制冷设备等其他大型产品,技术更加全面。
所有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都是不能强制的,因为每个会重新刷新X点的外部输入到寄存器,在线强制的输入点就会被自动刷新, 2、而Y点线圈如果在程序中直接和某个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连接又没有自锁,也无法强制,道理和上边一样,三菱PLC每个循环刷新X点后,自然把Y点也改变了。 3、内部软元件,也就是没有跟外界有直接连接的触点可以强制,比如M, S等软器件 。 4、但是GX仿真软件可以强制所有外部输入输出点,因为模拟软件三菱PLC中没有实际的外部输入信号,三菱PLC不会扫描外部输入刷新强制点 。 5、三菱Q系列中被特殊模块占用的X点好像是可以强制的 。
通常在有plc需求时都会认真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那么我们该考虑那些因素呢?,而后面很多人选择了plc,又是因为什么呢,那我们就来说说选择三菱plc的理由。1、开关量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三菱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都是只有通/断状态的开关量信号,这种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最为接近,可以用价格较低,仅有开关量控制功能的PLC作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替代物。2、运动控制:PLC可用于对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的控制。早期直接用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拥有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生产的PLC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PLC的运动控制功能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械、装配机械、机器人、电梯等。3、闭环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4、数据处理:现代的PLC具有数**算(包括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运算、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可以用通信功能传到别的智能装置,或者将他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
国产交流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基本自主开发成功,但产业化方面比较滞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交流控制系统的需求还主要依赖进口,伺服驱动器厂家如日本三菱、松下、富士和德国西门子等。我们还需依赖这样的厂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机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统上游芯片和各类功率模块的不断推陈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国内伺服驱动器厂家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比如数控系统企业中的广州数控,电机和驱动企业中的南京埃斯顿、桂林星辰、东元、珠海运控、和利时电机,运动控制相关企业中的深圳步科、杭州中达,乃至以变频器为龙头产品的台达、汇川等都已纷纷投身伺服产业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三菱伺服驱动器与此同时,国外交流伺服厂商在大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大举开拓国内市场,陆续在国内设置工厂或办事处,招募代理商,利用本地资源,批量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大陆交流伺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