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客户在选择模块型号时,遇到了些许难题,其分不清模块QD75D4和QD75D4N差异有哪些,不知选择哪个型号最为适中。于是便向技术人员咨询,以下技术员对此问题的解答:共同点:三菱PLC模块QD75D4和QD75D4N都是4轴差动驱动输出型。不同点:1、使用三菱PLC模块QD75D□N时,其脉冲为:4Mpulse/s,控制器距离三菱伺服驱动器最长为10m;当使用三菱PLC模块QD75D□时去,其脉冲为: 1Mpulse/s,控制器距离三菱伺服驱动器最长为10m。2、定位启动处理时间:三菱PLC模块QD75D□N为1.5ms;三菱PLC模块QD75D□为6ms。QD75D□N在同时启动功能执行了运行或者插补运行的情况下,在执行对象的各轴之间不会发生启动延迟。而三菱PLC模块QD75D□则至少会有6ms的启动延迟。综上所述:三菱PLC模块QD75D□N性能优胜于QD75D□,且二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便不是特别大,所以在选择时,一般建议购买三菱PLC模块QD75D□N!
台达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台达伺服电机接收到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因为,三菱变频器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台达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或者叫闭环,直流伺服电机分为有刷和无刷电机。有刷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需要维护,但维护不方便(换碳刷),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无刷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二、交流台达伺服电机也是无刷电机,分为同步和异步电机,目前运动控制中一般都用同步电机,它的功率范围大,可以做到很大的功率。三、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三菱变频器交流台达伺服电机和无刷直流台达伺服电机在功能上的区别:交流伺服要好一些,因为是正弦波控制,转矩脉动小。直流伺服是梯形波。但直流伺服比较简单,便宜。
国产交流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基本自主开发成功,但产业化方面比较滞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交流控制系统的需求还主要依赖进口,伺服驱动器厂家如日本三菱、松下、富士和德国西门子等。我们还需依赖这样的厂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机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统上游芯片和各类功率模块的不断推陈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国内伺服驱动器厂家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比如数控系统企业中的广州数控,电机和驱动企业中的南京埃斯顿、桂林星辰、东元、珠海运控、和利时电机,运动控制相关企业中的深圳步科、杭州中达,乃至以变频器为龙头产品的台达、汇川等都已纷纷投身伺服产业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三菱伺服驱动器与此同时,国外交流伺服厂商在大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大举开拓国内市场,陆续在国内设置工厂或办事处,招募代理商,利用本地资源,批量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大陆交流伺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过载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概述1、机械负荷过重的主要特征是电动机发热,并可从显示屏上读取运行电流来发现。2、三相电压不平衡引起某相的运行电流过大,导致过载跳闸,其特点是电动机发热不均衡,从显示屏上读取运行电流时不一定能发现(因显示屏只显示一相电流)。3、误动作的三菱变频器内部的电流检测部分发生故障,检测出的电流信号偏大,导致跳闸。检查三菱变频器是否误动作 。 在经过以上检查均未找到原因时,应检查是不是误动作。判断的方法是在轻载或空载的情况用电流表测量的输出电流,与显示屏上显示的运行电流值进行比较,如果显示屏显示的电流读数比实际测量的电流大得较多,则说明三菱变频器内部的电流测量部分误差较大,“过载”跳闸有可能是误动作。
所有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都是不能强制的,因为每个会重新刷新X点的外部输入到寄存器,在线强制的输入点就会被自动刷新2、而Y点线圈如果在程序中直接和某个有外部开关量I/O的X点连接又没有自锁,也无法强制,道理和上边一样,三菱PLC每个循环刷新X点后,自然把Y点也改变了。3、内部软元件,也就是没有跟外界有直接连接的触点可以强制,比如M, S等软器件 。4、但是GX仿真软件可以强制所有外部输入输出点,因为模拟软件三菱PLC中没有实际的外部输入信号,三菱PLC不会扫描外部输入刷新强制点 。5、三菱Q系列中被特殊模块占用的X点好像是可以强制的 。
首先要清楚伺服电机的用途,相对于普通的电机来说,主要用于精确定位,因此大家通常所说的控制伺服,其实就是对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其实,伺服电机还用另外两种工作模式,那就是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不过应用比较少而已。 速度控制一般都是有变频器实现,用伺服电机做速度控制,一般是用于快速加减速或是速度精准控制的场合,因为相对于变频器,伺服电机可以在几毫米内达到几千转,由于伺服都是闭环的,速度非常稳定。转矩控制主要是 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同样是因为伺服电机的响应快。应用以上两种控制,可以把伺服驱动器当成变频器,一般都是用模拟量控制。 伺服电机最主要的应用还是定位控制,位置控制有两个物理量需要控制,那就是速度和位置,确的说,就是控制伺服电机以多快的速度到达什么地方,并准确的停下。 对于程序编写,这个差别很大,日系PLC是采用指令的方式,而欧系PLC是采用功能块的形式。但实质是一样的,比如要控制伺服走一个绝对定位,我们就需要控制PLC的输出通道,脉冲数,脉冲频率,加减速时间,以及需要知道伺服驱动器什么时候定位完成,是否碰到限位等等。无论哪种PLC,无非就是对这几个物理量的控制和运动参数的读取,只是不同PLC实现方法不一样